学院快讯

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2024年舟山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谊暨小学语文教学分会学术年会在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举行

发布日期:2024-12-02    作者:姚颖迪、邱雨琛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可持续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优质化提升,由vic115维多利亚主办的2024年舟山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谊暨小学语文教学分会学术年会于11月28日在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举行。本次活动以“素养导向,加强实践;情境中学习,教学评一体”为主题,以主题报告、课例呈现、专家讲座等形式展开,着力于“三新”背景下,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养提升的深度融合研修模式探究。

活动伊始,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的陈玲艳和曹馨元老师作了题为《修订“阅读地图”,落实素养导向——三新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再探索》的主题报告。基于已有的“整本书阅读”的成果——“阅读地图”的使用情况,学校纵深教研,守正创新,素养导向,深度编修,让“阅读地图”设计紧扣课标理念,科学合理,真正运用到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

随后,来自五个名师工作室的代表老师分别进行了课例展示。第一节课,由舟山第一小学勾山校区刘承岭老师带领一(3)班的学生一起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上,刘老师用自由读课文、师生合作读、开火车读、戴着头套个别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小动物,因为脚掌的形状不同,能够在雪地里“画”出不同形状的图案。整堂课,学生在读、说、写、思中真正感受到了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快乐。

定海区舟山小学傅碧波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通过句式的学习,感受雾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体会雾孩子的淘气,同时对比雾来时景色的变化与最后的雾消散之后的不变,感受想象的美好。

随后,来自岱山实验学校郑荥菁和岱山县高亭小学的孔黄燕老师合作,为五(1)班的学生带来了第五单元的启动课和首篇课文《太阳》。郑荥菁老师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最后创设情境:创编一本属于班级的记录世间万物的杂志,引导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习说明方法,把感兴趣的事物介绍清楚。随后,孔黄燕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太阳》,重点学习文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

最后一节课由普陀区沈家门小学司徒柳依老师带来《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司徒老师从中心句入手,聚集生物变化写清楚夏天里的成长。

上午场的最后,舟山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钟玲玲老师就上午的五节课例进行点评,钟老师从“目标明确、方式多样、路径清晰”三个方面肯定了老师们的课堂,她提到,课堂上老师们有趣的情境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和有意义的任务驱动都指向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语文要素的实施,而聚焦、迁移、比较、联系、停留、拓展等词语的出现都指向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方式。最后,钟老师强调,我们还是需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做、用、创中学习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仍旧需要放慢脚步,学会等待与观察。

下午,迎来了2024年舟山市小学语文教学分会学术年会。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的顾思益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通过反馈课前预学、创设“当小导演”的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文本,聚焦环境与人物描写来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与对“我”深沉无私的爱。

随后,舟山小语名师工作室两位导师以及来自县、区的三位教研员分别从当下语文教学不同角度展开了主题报告。他们为我们呈现了“三新”背景下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沈家门第一小学的王颖君老师从“用教师的人文情怀去影响学生”和“用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去滋养学生”两个方面谈自己基于“三新”背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她指出要将人文素养与语文知识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舟山一小教育集团的夏伟龙校长以学校四年级“阅享π”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方案“畅游神话王国”和“快乐米小圈,开启自由食刻”为例,向我们分享语文跨学科的学习路径思考。他指出跨学科学习需要系统设计,“主题”是实现跨学科的枢纽。同时也强调跨学科要立足语文学科本性思考,可以从课程标准、教材、社会生活和学生需要中找依据。

普陀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孙琳老师从拼音教学的现状出发,诊断梳理调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突破难点。她提出要着眼学生素养精准定位;注重学习体验,突破重难点;设计学生活动,创意玩中学等策略,呼吁教师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评价方式恰到好处地实施拼音教学。

嵊泗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周海芬老师结合县域在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实践,分享他们在新课标视域下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她以“审辨式思维”的培养为例,指出一线教师可以从“立足教材,明确问题指向”与“搭建支架,促进有理有据表达”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抛出了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引发现场老师们进一步思考。

岱山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赵飞君老师聚焦课堂过程性评价,从三个共性问题入手谈实践中的表现与改进方法。她提出要围绕核心目标预估学习结果,根据现场生成典型样例。要遵循真实的评价心理,灵活引导自评与互评。同时要系统解读教材,内化标准,让评价表述更严谨。她强调过程性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共同实践探索,不断突破。

活动最后,舟山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钟玲玲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她认为下午的报告很好地回答了如何让我们的教学有增量的问题。我们要走近学生,分析真实的问题。研究教材,优化教材的功能,做好评价这件事。同时也就近期调研老师们提出的时间不够用和学生差异性大的“老大难”问题进行回应。她建议老师们要关注特殊学生,客观分析他们学习过程中真实、有意义的问题,精准施教,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学时关注学的过程的科学性,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此次活动,既聚焦探讨“三新”背景下小学语文素养导向教学路径,又发挥了各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一次实践的展示、理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风起青萍末,路成跬步间。在名师的引领与同仁的携手并进中,相信舟山小语人将以不断学习和勇于实践的心态,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样态,提升课程育人价值,书写更美的教育华章!


上一条:实践教学引领:舟山市小学信息科技举行赴嵊泗送教专题研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