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学科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学科研究 >> 正文

寻找自己 发现自己 成为自己

发布日期:2024-01-13    作者:李瑛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在事情来到面前时,我们才会知道工作有多忙碌。

这次学习活动中,雨琛在台上做观点报告时情难自控,这样的场面在一样的地点——G6多功能厅的舞台上、我们南海小学的期末部门总结汇报会议上,张超、桂平圆老师这两位极其优秀的老师也都曾一时语噎。我们都非常理解这样的场面,因为我们都正在体会生活被工作吞噬的滋味,承受身体和精神都难以承受压力的痛苦。

今年七月收到工作群中钟老师的课改团要招收老师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参加,想把自己扔进这个磨练场在滚刀石上被捶打一番,精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彼时我以为刚带完六年级毕业班的我会去教一年级,以为自己带着极大的决心能全身心投入这件事中。

事实上,这学期的工作量又多到了一个新高度,接手一个非常糟糕的四年级班级,青联社的工作需要我去独当一面,在新的教研组中也担起了很多任务。无论是别人,还是我自己,明确地或是隐约地要求我要展现出极专业的水平来。确实我是一个第六年的“老教师”了,我有责任也应该承担起一些工作,性格使然不会拒绝、不敢拒绝。从小身体很少,鲜少发烧的我在这学期经历了在一次又一次又一次的发烧之下,深陷巨大且漫长的病痛中完成了这次汇报时,我第一次出现了退缩的念头。

其实是佩服雨琛的,极其地坦诚与真诚,而我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始终要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体面的样子,其实无论是读书的时候,还是工作之后,我都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有点文化,但说不上有才华的人。得知课改团进行到第六年,听到大家分享到这些年经历这么多忙碌、挑战和生活的转变时,仍然在做汉字文化这个课程的研究时,对这件事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我不是一个愿意放弃的人,是一个不愿意失败或轻易说放弃的人。

每个人的成长方式是不一样的,无论我的成长轨迹会是什么样,我还是想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喜欢雨琛三个“实”中的“扎实”。我们总是被工作推着走,被任务推着进步,这边被推一点,那边被推一点,没有长成一个完整的样子。我们可以自己去理顺和设计自己的成长方式。上个月教育局来调研学业述评,我硬生生梳理出了我们年级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在整个汇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梳理四年级语文学科的素养要求、教学目标,就像每一次磨课、评课时,一定会被反复问到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达成得怎么样?为了达成目标,适合开始哪些教学方法?从一个倾听者转变为输出者时,我将这些目标理顺了。

评一级职称说课时,现场给一个小时的时间准备说课,为了把两个课时都设计好,当我发现时间不够用时,内心竟然出现了高考时一般的害怕、痛苦的心情,又很快地抛开这些心情投入到设计的思考中,我以为会出现忘词、梗词的尴尬而可怕的场景,却是非常投入地完成了说课。

现在想来,这与在课改团的锻炼是分不开的,每一回教研活动的头脑风暴、“滚轮胎”模式评课,锻炼我的心态,精进了专业知识。课改团的老师都非常优秀,很荣幸加入、遇见、成为同伴,也钦佩于工作室老师们的专注、高效和主动。

在考虑是否要加入时,翁建英老师曾说,“只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是可以完成的。”这学期这句话经常会在脑海中出现,我希望自己能将现在自己的所有任务“较好地”完成,也非常佩服钟老师生活与工作不分开,这种从工作中得到极大的快乐而投入其中的境界,需要去咀嚼和反复尝试。

一日不读书,自己知道,多日不读书,别人其实也是知道的。还是那句话“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现在是最好的机遇与年纪,希望自己带着对时间的警醒,少一些“时间到了,我还没有完成”的遗憾,多一些周全周密地思考、扎扎实实地做、及时地整理的“自我满足”。


上一条:一次强劲的“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