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在勾山小学听了一节《小蜗牛,慢慢走》,后来偶然间又读了张文亮的散文《牵着蜗牛去散步》,感触很深,所以这次的心得就以此为题目,谈谈心中的点滴感想。
24年的初始,在南海小学举办了一场汉字文化教育课程研究的推介会,向参会的老师们介绍课改团第二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此次活动中,我承担了一场观点汇报。说实话,在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一直处在晃晃不安之中,看着日子一天天接近,压力剧增,寝食难安。按照以往的经验,我只要上台演讲就会非常紧张,然后出现语序混乱、声音发抖、拐音的现象。开学初,团内也针对此次的活动特意提前进行了一次汇报展示,作为第一个上台的我手都是颤抖的,汇报的内容也被钟老师和郑老师否定。基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我的稿子翻来覆去改了又改,抓耳挠腮,不出意料的还是写得偏假大空。
其实,在台下倾听张路的发言时,我立即在心中给自己的报告打上一个大大“NO”字。 就像钟老师曾讲的:好的演讲,一定是演讲结束后给听众留下了什么!看起来是上台一个人说,台下一群人听,其实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思想互动。只有链接自己的感受,链接自己的情绪,链接自己的想法,链接自己的实践……才有可能链接到外界,引起共鸣,敲打听者的内心。
比如在张路的细致的报告中我能感受到她在优化教学目标上坚持不懈打磨的执着,在雨琛的报告中的落泪哽咽更令我感同身受,这何尝不是我和千千万万一线老师们的真实写照?面对复杂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我总是疲于应付,往往就会情绪起伏大,常常陷入焦虑、烦躁、患得患失的境地,以至于对待工作的态度都有多松懈。就如前段时间钟老师来二小调研,“婷婷的备课没有以前认真了!”这是我偷偷从严老师那得到的反馈,听到这句话我顿时面红耳赤,心中羞愧至极,这样的情绪一直持续到活动当天,报告的不成功加剧了我对自己否定,内心是说不出的五味杂陈。而当钟老师向我递过来一张证书,平静地对我说:“婷婷还是有进步的。”这一句瞬间抚平了波涛,内心开始慢慢平和,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一句简单的安慰,却能带给我安定的力量,真神奇。 不知怎么的,在钟老师小结时,提到“我们的成长改变还需要时间”,提到“团队文化的迭代升级,从不怕改变到回归不变”,我总会联想到蜗牛,蜗牛这种动物,不只有慢的特点,它还有两个隐藏绝技,即便在光滑的树叶上,也不会掉落;即便在有刺的枝干上,也不会受伤。所以,不管前路顺滑还是坎坷,蜗牛都会以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向前。
这种超强的心态,正是我向往并不断努力靠近的,学学蜗牛,静一些,慢一点,也没什么不好,成长的跨越,从来都是慢慢来的;慢一点,只要不畏缩不前,每一寸都是进步。